綿陽科技城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發展經驗
“作為以軍民融合為主要特色的專業孵化器,我們廣泛引進優勢項目,充分吸納優秀人才。目前,綿陽科技城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(以下簡稱“中心”)已初見成效。”近日,四川中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莉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這樣說。
經過十年的建設和發展,綿陽科技城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已初步成長為一個創新活力十足、沒有“圍墻”的軍民融合孵化器,中心先后被國家科技部、省科技廳授 予“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”、“四川省科技企業孵化器”等稱號。截至目前,中心累計畢業企業32家,孵化成功率達到87%,為科技城軍民融合示范地和創新 人才匯聚地建設,提供了創新創業的生力軍。
科技創新、優勢人才源源匯聚,中心是如何做到的呢?
回首前路,趙莉表示,首先是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,樹立專業化形象。中心引進了四川中物科技企業孵化器公司作為運營商,實行市場化運作,其下設立了項目招商 部、產業咨詢部、物業管理部、信息部等,組建了強大的管理服務團隊。構建了基于市場化運作的“基礎服務+增值服務”的協同支撐孵化體系,為企業提供包括物 業、商務、行政等基礎服務和技術創新、財務金融、人才引進等增值服務;同時,制定了《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申請入駐管理辦法》,建立了從項目申請、評審, 到協議簽訂、創業入駐等入孵流程,嚴把“入口關”,確保優質項目入園。孵化器建立以來,共引入項目187項。為實現中心物理空間的高效利用,確保能集中力 量幫助優勢項目實現科學運轉、享受優質服務。中心還規定,凡是入駐時間超過42個月、且未畢業的創業者要有序退出,營造起了能上能下的競爭氛圍。
其次,創新服務舉措,緊貼創新創業需求。中心依托市“中小企業窗口服務平臺”,集成了工商、稅收、審計、法律等服務資源,實現了“窗口到孵化器”路徑;依 托中物創投等投融資機構,為在孵項目提供專業融資服務,為孵化企業嫁接資本市場優質資源,為上市提供出口與通道;同時與電子科技大學、西南科技大學合作, 為孵化器內的研發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機會。
再次,打造專業平臺,架起技術和市場“立交橋”。中心積極對接中物院軍轉民科技成果,提供孵化咨詢,通過柔性引進專家組建了光電、工業自動化控制和新材料 等3個技術服務平臺,為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,中物泰沃、中物材料等20家企業實現了“更新換代”,搭建了專業平臺。趙莉表示,將繼續加大與綿陽產業的融 合,豐富服務功能、拓展平臺,借助科技城蓬勃發展的東風,全力打造極具軍民融合特色的“中物孵化器”品牌。